分类指导:助推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2020/11/24 2:19:41 点击:
“小微企业的黄金发展期已经过去,今后国家应该把扶持小微企业作为一个长期战略性的决策来考虑。当前,在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中,随着发展也会有一些脱颖而出,但大部分仍需重点扶持,这是我在调研中得出的结果。”日前,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邵军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工商联助推小微企业健康成长,要加强调查研究,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切实发挥工商联的优势和作用。
正确客观看待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邵军告诉记者,1990年底,南京市的宁海路开设了一家空调专营店,名字叫“苏宁”,这就是今天苏宁电器(微博)(6.34,-0.12,-1.86%)的前身。22年后的今天,苏宁电器已是中国领先的民营企业,名列中国民营企业前三强,连锁网络覆盖中国大陆、香港和日本地区共600多个城市,拥有1800多家连锁店,员工18万人。不久的将来,苏宁将成长为世界领先的企业。
其实,在过去20多年里,江苏有一大批小微企业成长为今天中国民营企业的佼佼者,如雨润集团、三胞集团等,这充分说明过去的20多年是我国小微企业的黄金发展期。
“为什么说小微企业的黄金发展期已经过去?”邵军指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进程中,许多小微企业应运而生,得到长足发展。正是因为如此,有许多小微企业掘取了第一桶金,奠定了发展基础。如今,昔日的小微企业已经成长为规模企业,甚至是国内领先的大型企业,并在市场竞争中确立了自己的优势地位。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小微企业已没有改革开放之初遍地开花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取而代之的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直面海内外竞争,市场秩序越来越规范。小微企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处于社会发展的弱势地位。
“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小微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经济环境稍有风吹草动,便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如原料成本、市场需求等都直接影响着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二是国家刺激经济增长政策过多地侧重央企和大企业,缺少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加上央企和大企业本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决定了小微企业将长期处于弱势发展地位。”邵军表示,尽管小微企业处于社会发展的弱势地位,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决不能忽视小微企业的存在。
“小微企业数量大,分布的行业广,容纳的就业人口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十分可观。同时,小微企业是创业者的‘起点’,是原始创新的‘摇篮’,是大中型企业的‘胚胎’,是国家整体产业结构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一环。”邵军指出,小微企业的存在,集中体现出中国人的创业激情、创造活力和创新精神,代表着老百姓的致富梦想。
邵军认为,今后国家应该把扶持小微企业作为一个长期战略性的决策来考虑,包括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和社会各界对小微企业的成长预期都需要有一个新的定位,不能再像以前黄金发展期那样,寄望小微企业全部成长为小巨人。“当然,也不能排除在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中,会有一些新的企业成长壮大起来。”
探索工商联服务小微企业新路径
“从统战性的角度考虑,工商联应该注重代表人士,培育一批优秀代表人士,这些代表人士都是大型企业的掌门人,但工商联同时又是商会组织,商会组织更多的要为小微企业服务。”邵军指出,应当在“三性统一”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工商联服务小微企业的路径。
邵军告诉记者,江苏省工商联比较早地关注了小微企业的发展。早在2003年,就认识到工商联的经济服务工作,应充分体现民间性和经济性,贴近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服务。
2004年7月,江苏省工商联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中小企业委员会,这是顺应时代需求,反映广大中小企业愿望的重要举措,为有效服务广大民营中小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邵军表示,围绕江苏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全国工商联对中小微企业的部署要求,江苏省各级工商联特别是县(市、区)工商联和商会组织与小微企业联系密切,积极发挥作用,努力促进小微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体做法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发挥参政议政渠道优势,为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二,发挥行业组织职能作用,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发展难题。为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江苏省各地工商联利用行业组织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影响力,积极搭建银商企合作平台,探索行业商会内部建立应急互助基金、融资担保中心等多种融资渠道。
第三,打造各类服务平台,引导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江苏省各地工商联积极搭建各类平台,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财力、人力、智力支撑。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培训、技术支持和人才引进的合作,定期邀请院校资深学者教授为小微企业管理者授课。
第四,构建法律维权网络,为小微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江苏省各地工商联及行业商会与税务部门合作,成立纳税人维权中心,净化企业涉税环境;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开展法律咨询、法律培训、法律维权服务,提高企业维权意识;与总工会等部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委员会,共同解决劳资纠纷。
邵军强调,小微企业主要的生存载体是乡镇、街道和村,所以工商联的工作要重心下移再下移,有导向性地注重在基层发展商会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基层组织的指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巩固和提高上,发挥各自优势,悉心培育小微企业发展的各类典型。分类指导助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据邵军介绍,截止到去年年底,江苏省工商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为138万家,其中工业企业约有46.6万家,规模以下小型微型工业企业约42.4万家。数据表明,小微企业面广量大,所处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这就要求工商联在服务小微企业健康成长方面,做到分类指导,增强服务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如何对小微企业进行分类指导?”邵军告诉记者,首先要深入基层,深入小微企业进行调研,找准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进行点对点的帮扶。
其次,服务小微企业工商联要关注产业集群,整合行业龙头的优势资源,带动小微企业整体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同时,依托商会资源和优秀的非公企业代表人士,搭建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商机和交流机会。
另外,工商联在帮助小微企业做稳做实的基础上,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做精做优、做大做强,引导小微企业从发展之初就重视加强企业道德建设,倡导诚信、健康、和谐的企业关系。
邵军表示,全国工商联特别强调要引导小微型企业走“专精特新合”之路,这正是工商联今后继续引导和服务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也是小微企业闯出一片天地的必经之路。江苏省工商联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上演了一出“求生存,谋发展”的精彩大剧,并涌现出了一批典型:
南通泰德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原是以服装加工为主的企业,通过引进超高纯铝及合金的生产与研发,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
苏州天臣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即确立了“研发先行、专利布局”的创业理念,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创新,历时8年终于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可……
“江苏省工商联未来要加强对小微企业中科技型企业的关注和帮扶,因为这是小微企业群体中最具成长性的个体,也是在经过黄金发展期之后,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邵军强调,工商联要联合科技部门一道,聚焦科技型小微企业,引导小微企业对创造的知识产权进行运用、保护、管理等,助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正确客观看待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邵军告诉记者,1990年底,南京市的宁海路开设了一家空调专营店,名字叫“苏宁”,这就是今天苏宁电器(微博)(6.34,-0.12,-1.86%)的前身。22年后的今天,苏宁电器已是中国领先的民营企业,名列中国民营企业前三强,连锁网络覆盖中国大陆、香港和日本地区共600多个城市,拥有1800多家连锁店,员工18万人。不久的将来,苏宁将成长为世界领先的企业。
其实,在过去20多年里,江苏有一大批小微企业成长为今天中国民营企业的佼佼者,如雨润集团、三胞集团等,这充分说明过去的20多年是我国小微企业的黄金发展期。
“为什么说小微企业的黄金发展期已经过去?”邵军指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进程中,许多小微企业应运而生,得到长足发展。正是因为如此,有许多小微企业掘取了第一桶金,奠定了发展基础。如今,昔日的小微企业已经成长为规模企业,甚至是国内领先的大型企业,并在市场竞争中确立了自己的优势地位。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小微企业已没有改革开放之初遍地开花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取而代之的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直面海内外竞争,市场秩序越来越规范。小微企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处于社会发展的弱势地位。
“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小微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经济环境稍有风吹草动,便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如原料成本、市场需求等都直接影响着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二是国家刺激经济增长政策过多地侧重央企和大企业,缺少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加上央企和大企业本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决定了小微企业将长期处于弱势发展地位。”邵军表示,尽管小微企业处于社会发展的弱势地位,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决不能忽视小微企业的存在。
“小微企业数量大,分布的行业广,容纳的就业人口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十分可观。同时,小微企业是创业者的‘起点’,是原始创新的‘摇篮’,是大中型企业的‘胚胎’,是国家整体产业结构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一环。”邵军指出,小微企业的存在,集中体现出中国人的创业激情、创造活力和创新精神,代表着老百姓的致富梦想。
邵军认为,今后国家应该把扶持小微企业作为一个长期战略性的决策来考虑,包括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和社会各界对小微企业的成长预期都需要有一个新的定位,不能再像以前黄金发展期那样,寄望小微企业全部成长为小巨人。“当然,也不能排除在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中,会有一些新的企业成长壮大起来。”
探索工商联服务小微企业新路径
“从统战性的角度考虑,工商联应该注重代表人士,培育一批优秀代表人士,这些代表人士都是大型企业的掌门人,但工商联同时又是商会组织,商会组织更多的要为小微企业服务。”邵军指出,应当在“三性统一”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工商联服务小微企业的路径。
邵军告诉记者,江苏省工商联比较早地关注了小微企业的发展。早在2003年,就认识到工商联的经济服务工作,应充分体现民间性和经济性,贴近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服务。
2004年7月,江苏省工商联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中小企业委员会,这是顺应时代需求,反映广大中小企业愿望的重要举措,为有效服务广大民营中小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邵军表示,围绕江苏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全国工商联对中小微企业的部署要求,江苏省各级工商联特别是县(市、区)工商联和商会组织与小微企业联系密切,积极发挥作用,努力促进小微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体做法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发挥参政议政渠道优势,为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二,发挥行业组织职能作用,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发展难题。为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江苏省各地工商联利用行业组织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影响力,积极搭建银商企合作平台,探索行业商会内部建立应急互助基金、融资担保中心等多种融资渠道。
第三,打造各类服务平台,引导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江苏省各地工商联积极搭建各类平台,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财力、人力、智力支撑。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培训、技术支持和人才引进的合作,定期邀请院校资深学者教授为小微企业管理者授课。
第四,构建法律维权网络,为小微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江苏省各地工商联及行业商会与税务部门合作,成立纳税人维权中心,净化企业涉税环境;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开展法律咨询、法律培训、法律维权服务,提高企业维权意识;与总工会等部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委员会,共同解决劳资纠纷。
邵军强调,小微企业主要的生存载体是乡镇、街道和村,所以工商联的工作要重心下移再下移,有导向性地注重在基层发展商会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基层组织的指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巩固和提高上,发挥各自优势,悉心培育小微企业发展的各类典型。分类指导助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据邵军介绍,截止到去年年底,江苏省工商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为138万家,其中工业企业约有46.6万家,规模以下小型微型工业企业约42.4万家。数据表明,小微企业面广量大,所处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这就要求工商联在服务小微企业健康成长方面,做到分类指导,增强服务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如何对小微企业进行分类指导?”邵军告诉记者,首先要深入基层,深入小微企业进行调研,找准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进行点对点的帮扶。
其次,服务小微企业工商联要关注产业集群,整合行业龙头的优势资源,带动小微企业整体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同时,依托商会资源和优秀的非公企业代表人士,搭建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商机和交流机会。
另外,工商联在帮助小微企业做稳做实的基础上,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做精做优、做大做强,引导小微企业从发展之初就重视加强企业道德建设,倡导诚信、健康、和谐的企业关系。
邵军表示,全国工商联特别强调要引导小微型企业走“专精特新合”之路,这正是工商联今后继续引导和服务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也是小微企业闯出一片天地的必经之路。江苏省工商联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上演了一出“求生存,谋发展”的精彩大剧,并涌现出了一批典型:
南通泰德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原是以服装加工为主的企业,通过引进超高纯铝及合金的生产与研发,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
苏州天臣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即确立了“研发先行、专利布局”的创业理念,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创新,历时8年终于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可……
“江苏省工商联未来要加强对小微企业中科技型企业的关注和帮扶,因为这是小微企业群体中最具成长性的个体,也是在经过黄金发展期之后,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邵军强调,工商联要联合科技部门一道,聚焦科技型小微企业,引导小微企业对创造的知识产权进行运用、保护、管理等,助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 上一篇:工业高纯铝的主要用途 2020/11/24
- 下一篇:认可证书 2020/11/24